行业新闻

GCP Applied Technologies与新加坡混凝土技术创新公司Pan-United Concrete Pte Ltd.签署VERIFI®协议

通过扩大与新加坡最大的混凝土和水泥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了VERIFI®在途混凝土管理系统的全球地位 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March 11, 2020 (GLOBE NEWSWIRE) — 全球领先的建筑产品技术提供商GCP Applied Technologies Inc.(NYSE: GCP)今天宣布已与新加坡最大的混凝土和水泥供应商Pan-United Concrete Pte Ltd.达成协议。Pan-United Concrete Pte Ltd.是新加坡上市公司Pan-United Corporation Ltd.的全资子公司。该协议将实施GCP的VERIFI®在途混凝土管理系统,以用于Pan-United在新加坡市场的300多个混凝土搅拌车队。 “通过与Pan-United达成协议,我们在推动VERIFI®在途混凝土管理系统的全球发展和巩固亚太市场地位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GCP特种建筑化学品执行副总裁Boudewijn Van Lent博士说。“Pan-United是一家全球公认的领先混凝土技术创新公司,我们很高兴能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并继续提高混凝土交付质量、一致性和效率。” VERIFI®在途混凝土管理系统利用安装在混凝土搅拌车上的传感器监控、测量和管理在途混凝土的性能,为从预拌混凝土工厂到工地的运送过程提供先进的自动化过程监控和控制。VERIFI®系统提供了更高水平的混凝土质量控制,并有助于提高从一辆车到下一辆车的产品一致性,从而减少不合格装载产品、提高工地效率并最大程度地降低项目延误成本。此外,该技术还可以产生许多环境效益,其中包括减少水泥使用量、减少废物以及提高燃油效率的潜力。 “VERIFI®系统是建筑行业的一项突破性创新。它为混凝土质量、可施工性管理和一致性设定了更高的标准。它还提高了我们的运营效率,并彰显了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Pan-United Corporation Ltd.首席营运官Ken Loh表示。“Pan-United很高兴拓展了VERIFI®系统在我们车队中的应用。对于推动混凝土行业实现更深刻的创新、提高效率并为客户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Loh先生补充道。

行业新闻

不粉碎混凝土也能测出CO₂含量的设备已开发出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科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可以简易评估使用混凝土等水泥系材料的原材料中CO₂固定量的装置。作为一项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将CO₂封存于混凝土的做法已开始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但是固定量的测定过程既繁琐又耗时。此次新装置的开发,有望促进碳税和排放权交易等政策的切实执行。 目前,全球每年生产水泥45亿吨(截至2015年),每生产1吨水泥便会排放约800千克的CO₂。这其中50%的CO₂来自分解碳酸钙以获取钙,其余则来自运输和煅烧使用的燃料。据估计,迄今为止人类活动产生的CO₂排放量中,5%~8%来自水泥生产。 作为减少CO₂排放量的措施之一,将碳酸钙掺入混凝土中,通过反应使CO₂析出并长期使用的方法被认为是有效的,并且作为一种抵消CO₂排放的手段,正在受到评估和研究。 混凝土由粗骨料、细骨料、水泥、水和混合材料组成,是一种用到各种不同尺寸材料的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鉴于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粗骨料的大小在20毫米左右,建筑物通常使用直径100毫米、高200毫米标准试件。在测量其中固定的CO₂量时,需要在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情况下将试件完全粉碎,并且使其质地均匀,这需要经过复杂且耗时的工序。 为此,研究团队为了开发一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装置,由东京大学负责装置的构想和需求制定,株式会社RiGaKu负责装置的实际开发,东京大学和太平洋咨询株式会社负责装置的验证。 此次开发的装置在不粉碎混凝土标准试件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设置和加热,并通过测定加热产生的气体中的CO₂浓度,测定试件中含有的CO₂量。该装置的测量结果与根据混凝土混合时的材料构成比例以及各组成材料中的CO₂量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十分吻合。 具体做法如下,研究人员将混凝土试件分为16个样品组,对运用既往方法粉碎后的测量结果、制备时根据组成材料计算求出的理论值、此次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三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既往方法的偏差较大,而此次的实验装置的结果更接近理论值。这表明,此次开发的装置不仅能够针对试件中均匀分散的CO₂,还能在试件中固定量有偏差的情况下,高效、高精度地测定出试件中的CO₂固定量。 今后,将在确认对混凝土样品的适用性及可测量范围的基础上,投入市场应用,为建立健全的混凝土领域的合理排放交易制度等做出贡献。

行业新闻

钢渣如何帮助混凝土和水泥行业减少碳排放

钢渣可用于减少混凝土和水泥行业的碳排放,但随着钢铁行业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碳足迹,未来可用的钢渣正在逐渐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是建筑环境。在建筑行业中,钢铁、混凝土和水泥都是重要参与者,因此,这些行业正在共同或分别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碳排放。其中一个合作项目涉及在水泥和混凝土生产中使用钢渣,经研究证实,这一方法可以在水泥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 有鉴于此,钢渣,正式术语为高炉矿渣微粉(GGBFS),可用作熟料的替代品。全球水泥和混凝土协会水泥、创新和ESG总监Claude Loréa表示:“GGBFS就是我们所说的熟料替代品。熟料替代品或辅助性凝胶材料(SCM)是一种天然和工业副产品材料,用途广泛,包括替代硅酸盐水泥中的一部分熟料。由于熟料在水泥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碳排放,降低水泥的熟料含量(也称为熟料系数)亦有利于降低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钢渣不是一种新的水泥成分 钢渣在水泥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件新鲜事。Loréa表示:“钢渣的第一次商业应用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即1865年,在德国商业化生产一种石灰渣水泥。到1901年,它被用于硅酸盐水泥中,制造出高炉矿渣微粉含量可达30%的铁性硅酸盐水泥,1907年制造出高炉渣水泥,其高炉矿渣微粉含量可达85%。 “从那时起,高炉矿渣微粉一直是水泥生产中重要的辅助性凝胶材料,并具有以下关键优势:可以像熟料一样处理和运输,并且比其他辅助性胶凝材料的替代率更高(例如,在欧洲混凝土标准中,其使用限制很小)。此外,高炉矿渣微粉在世界各地也广泛用于水泥生产。” Loréa补充道:“高炉矿渣微粉在混凝土制造方面也有许多优势。用高炉矿渣微粉生产的混凝土的水化放热速率较低,可降低开裂的风险,并保持更长时间的强度,从而获得更高的极限强度。此外,高炉矿渣微粉降低了碱-硅反应导致的损坏风险,同时对化学侵蚀环境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因此,高炉矿渣微粉混凝土在其生命周期内可持续时间更长,所需的维护次数更少,若是将其用作建筑材料,建筑物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将显著提高。” 在水泥或混凝土厂,可以通过添加磨碎的高炉矿渣、粉煤灰、磨碎的石灰石和其他材料生产混凝土,这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且保持其性能不变或更强。 可用钢渣逐渐减少 然而,由于钢铁行业也在努力减少碳排放,水泥和混凝土行业可用的钢渣量将逐渐减少。Loréa表示,该行业已在寻找替代品。 她说:“不仅是现在,即使在未来,全球合适材料的可用情况也是各有不同,例如,粉煤灰来自燃煤发电站,高炉矿渣微粉来自钢铁行业的高炉,而这些行业也在寻求转型。在未来几十年,将增加使用细磨石灰石,并引入煅烧粘土,以弥补粉煤灰和高炉矿渣微粉供应的减少,并进一步降低熟料粘合剂的比例。煅烧粘土源自粘土矿床,地理分布广泛,且储量丰富,可满足预计的需求。” 全球水泥和混凝土协会的数据表明,目前全球平均熟料粘合剂系数为0.63,预计到2030年和2050年分别降至0.58和0.52。然而,就当前情况而言,钢渣仍是水泥行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 Loréa指出,尽管它仍需要得到一些水泥买家的认可,而且其供应有限。 她说:“虽然材料的供应可能会限制熟料粘合剂的比例,但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客户的接受度仍是目前充分利用这一方法的障碍。由于材料供应不足,以及市场要求各不相同,地区甚至国家之间的差异仍旧无法避免。”

行业新闻

混凝土过去是、现在是、并且将继续是一种关键的结构材料——我们如何才能克服它的缺点?

具体限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混凝土已成为建筑业的主要材料,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中。由于其成本低、易于使用和可扩展性,混凝土已逐渐取代砖块、石材和木材。 但它并非没有问题。 永续发展 首先,从资源消耗来看,它远非可持续产品。它消耗了大量的沙子,以至于有人描述说 世界“沙子快用完了”. 水泥的生产也是一项能源密集型活动。水泥的生产几乎完全由化石燃料提供动力,导致 水泥生产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8%. 这可以与汽车和货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比较, 占全球排放量的 10%。因此,使混凝土更具可持续性,其影响力将不亚于将世界上所有的汽车都变成电动汽车,并且只使用绿色能源为其提供动力。 耐用性 如果混凝土建筑能够持续数百年,至少我们可以认为沙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建筑物在此之后仍能长久屹立。 但事实并非如此。如今,钢筋混凝土建筑占了建筑总量的绝大部分, 平均寿命只有50-100岁然后需要将它们彻底摧毁,将废墟运走并埋在某处,然后从头开始重建。 新混凝土技术 如此高的环境成本和缺乏耐久性意味着混凝土需要改进。当然,理论上我们可以完全恢复使用石头、粘土和木材作为建筑的基本材料。然而,混凝土的实用性和低成本使其很难取代建筑师首选材料的地位。 移除钢材 现代混凝土耐久性低的罪魁祸首是插入其中的钢筋(钢筋)。钢筋通过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抵抗拉伸或拉伸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优势。 问题在于,钢铁(主要由铁制成)最终会生锈。生锈时,钢铁会膨胀,导致周围的混凝土开裂。这通常被称为混凝土癌,这也是钢筋混凝土寿命有限的原因。 石墨烯混凝土 随着我们发明新材料,新的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混凝土。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石墨烯, 一种特殊的二维材料, 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同时使其更加耐用并减少了碳排放s. 该论文发表在《建筑工程杂志》上,标题为“可印刷石墨烯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与石灰石和煅烧粘土的流变、机械和环境性能设立的区域办事处外,我们在美国也开设了办事处,以便我们为当地客户提供更多的支持。“ 他们重点关注了 3D 打印方法中使用的混凝土,我们在“在北美,拥有住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令人望而却步——3D 打印能否改变这一现状?“。 与传统的可打印混凝土混合物相比,石墨烯增强型 LC2 混凝土可减少约 31% 的温室气体排放。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使用钢铁(钢铁本身在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碳排放),而是使用了由纯碳制成的石墨烯。因此,至少在加固部分,这种新混凝土可以捕获碳,而不是排放碳。 尽管水泥部分同样是一个碳密集型过程,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而且由于石墨烯更加稳定,不会氧化(生锈),这种混凝土应该不会引发混凝土癌。如果最终建成的建筑物使用寿命更长,那么从长远来看,排放量将大大减少。

行业新闻

到2030年,酒石酸市场预计将达到4194.9亿美元,年增长率为5.34%

根据知识采购情报公司(Knowledge Sourcing Intelligence)发布的一项新研究,预计2025年至2030年期间,酒石酸市场将以5.3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4194.9亿美元。 作为天然有机酸,酒石酸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存在于葡萄和一些含有酒石酸的植物中,主要用于酸化剂、稳定剂和发酵剂。它主要用于食品和饮料行业,以提升烘焙食品、软饮料和糖果的适口性和质地,此外还用于制药和化妆品行业,以保持所开发产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随着加工食品和饮料、化妆品以及工业用途的新应用前景日益广阔,对酒石酸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此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食品和饮料对酒石酸的需求量很大。由于消费者越来越青睐方便食品和加工食品,对酒石酸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因为酒石酸是稳定和提高食品质量的重要成分。酒石酸因其酸化特性可用于烘焙粉、酒石酸奶油和泡腾饮料,可改善质地和口感。 此外,客户偏好的变化、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新兴葡萄酒文化对葡萄酒行业蓬勃发展的影响,都反映了酒石酸的长期前景。事实上,酒石酸一直被用于控制葡萄酒的酸度、保持口味的稳定性以及防止酒石酸钾结晶。酿酒师们使用这种“附加”化学物质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的葡萄酒产区通常会使用酒石酸。 此外,它之所以效果显著,是因为葡萄产生酒石酸的天然来源与当前节约资源和有机酿酒的趋势相一致,因此成为环保酿酒师的首选。葡萄酒行业产量增长与酒石酸需求之间的关系表明,这一因素将极大地影响全球酒石酸市场的发展趋势。 酒石酸市场按类型分为两大类:天然和合成。酒石酸是通过自然资源,特别是葡萄和其他植物来源获得的。它是一种有机酸,通过水果获得,用于葡萄酒和烹饪行业。酒石酸具有许多有益于行业的特性;它在食品、化妆品和制药领域变得非常重要。天然酒石酸和葡萄酒石酸的化学性质相同。这属于有机酸的定义范畴,是一种酸化剂。因其来源和质量,它被用于食品和饮料行业。在酿酒中,它常用于降低酸度和抑制酒石酸钾的结晶。细分有助于遵守鼓励天然或特定采购的行业法规。 酒石酸市场按应用类别可分为葡萄酒、食品和饮料、赋形剂、抗酸剂和其他。随着酒石酸的酸化和食品添加剂用途在全球客户中越来越受欢迎,食品饮料领域成为市场的主导。在葡萄酒中调节酸度,与发酵粉一起使用时,还可作为烘焙剂,因此酒石酸在烘焙业中广受欢迎。在制药业中,酒石酸可用于制造抗生素和补品,为药物增添风味,以及改变肥皂和面霜等产品的酸碱度。由于具有酸化和稳定特性,酒石酸主要应用于食品和饮料行业。 从地理上看,北美制药业在将酒石酸用作辅料以改善药物溶解度方面拥有全球第二大市场份额。此外,由于该地区食品、饮料、动物饲料和个人护理产品的消费量增加,美国酒石酸市场形成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这是由于法规下批准的数量增加。这些批准允许在美国将酒石酸作为加工食品中的酸化剂使用,加上对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大量市场参与者的加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负责监管L(+)酒石酸作为天然防腐剂成分,用于抵消果汁成分中的天然酸度,用于以下产品:果冻、果酱、果脯、黄油等。

行业新闻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堆石混凝土坝概述及下一代混凝土坝施工技术展望 Engineering

近日,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金峰教授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发表题为“A Brief Review of Rock-Filled Concrete Dams and Prospects for Next-Generation Concrete Da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堆石混凝土坝概述及下一代混凝土坝施工技术展望)的综述文章。该研究围绕堆石混凝土坝相关前沿进展展开系统性回顾,并对下一代混凝土筑坝技术进行前瞻性展望。 堆石混凝土坝是近几十年来坝工界的重要创新成果。清华大学金峰教授和安雪晖教授为攻克混凝土坝 “无坝不裂” 难题,创新采用高自密实性能混凝土胶结自然堆放的大块石,形成密实混凝土,发明了堆石混凝土坝。该技术大量使用块石,大幅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体积收缩,取消冷却水管等温控措施,简化施工工艺,具有显著经济优势和环境效益。 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高自密实性能混凝土在块石堆积体空隙中的流动规律与堵塞机理,确定了骨料粒径和自密实混凝土屈服应力对浇筑密实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浇注密实性评价模型,为堆石混凝土坝质量控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解决块石作用研究中测试能力和成本方面的挑战,建立了制备超大试件的标准体系,开展多项性能测试,明确了堆石混凝土与高自密实性能混凝土强度关系,为设计方法创新提供依据。 在技术创新方面,堆石混凝土坝在结构设计、泄洪消能、地基处理等方面与常态混凝土坝准则基本一致,但在温控和抗裂机理上差异明显。通过实际监测和模拟分析,揭示其真实工作性态,推动设计与建造技术创新,如改进重力坝设计分析方法,发展合理的拱坝温度荷载计算方法,一体化浇筑防渗区,优化配合比,实现工程监测与施工质量智能控制等。 展望下一代混凝土筑坝技术,应具备环境友好、本质安全、节约人工等优势。堆石混凝土坝技术已在节能减排方面成效显著,未来还将通过研发智能化感应监测装备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施工装备,实现大坝建设的智能化、少(无)人化,推动混凝土筑坝技术向更高效、优质、环保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超 130 座堆石混凝土坝,30 余座正在建设,其综合单价较传统混凝土坝降低 10%-30%,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减少,该技术已走出国门,在 “一带一路” 国家水利水电建设中崭露头角。国际大坝委员会高度肯定堆石混凝土技术创新和筑坝实践,将全力支持其在世界各国推广应用。 清华大学的此项研究成果为堆石混凝土坝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有望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筑坝技术迈向新高度,实现更安全、耐久、环保和可持续的大坝建设。

行业新闻

旧建筑物和二氧化碳可制成新型的混凝土砖

想像一下,如果我们能利用可再生混凝土砖块来建造新建筑会怎样?虽然这可能并不显而易见,但建筑业实际上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气体会逐渐导致全球温度升高。然而,一项于 2021 年首次公开的新技术,可能很快就会为这一领域带来变革。 这项由东京大学研究人员主导的新技术,被称为“建筑用碳酸钙循环系统”(Calcium Carbonate Circulation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C4S)。建筑业之所以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推手,是因为生产“波特兰水泥”(Portland cement)的关键原料石灰岩(limestone)需要高温加热以产生钙。波特兰水泥是混凝土的最常见成分,于19世纪初于英格兰被发明。 然而,如果制造可再生混凝土砖块,我们就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为不再需要从石灰岩中提取大量钙质。我们可以直接回收已有的砖块和建筑废料,将它们转化为新的建材。 这也有助于解决石灰岩资源有限的问题。就像我们赖以生存的许多其它珍贵资源一样,石灰岩终将耗尽。但是,有了C4S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建筑废料与空气中的CO₂结合,制造出碳酸钙混凝土。 他们在2021年制造的砖块最初体积较小,强度也不如传统砖块。但最近,研究人员从一栋被拆除的学校建筑中取得混凝土,将其磨成细粉,并与CO₂混合三个月,并制成了可再生混凝土砖块。 这种新型砖块是由碳酸氢钙溶液制成的压缩砖,在模具中分层后加热成型,据称这种砖块不仅体积大,而且坚固到足以用于建造适宜居住的房屋,甚至可用于铺设人行道。

行业新闻

南洋理工大学研发新型3D打印混凝土技术:强度和耐久性更强

2024年12月17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 Singapore)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创新的3D打印混凝土技术,该技术能够捕捉碳,为减少建筑行业的环境足迹提供了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这一突破性研究发表在《Carbon Capture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旨在通过减少材料用量、缩短施工周期和降低劳动力需求,显著降低水泥的碳足迹。水泥生产每年排放约16亿吨二氧化碳(CO2),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和蒸汽的注入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机械性能,与传统的3D打印混凝土相比,新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更强。 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MAE)及新加坡3D打印中心(SC3DP)主任Tan Ming Jen教授表示:“建筑行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们新开发的3D打印混凝土系统提供了一种减少碳排放的替代方案,不仅改善了混凝土的机械性能,还有效减少了该行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展示了将发电厂或其它工业领域产生的二氧化碳用于打印的可行性。考虑到传统水泥生产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我们的方法提供了一种通过3D打印将二氧化碳回收并封存的创新方案。” 新型3D混凝土可实现二氧化碳封存与吸收 为了实现这一新型3D混凝土打印系统,团队将3D打印机与二氧化碳泵和蒸汽喷射器连接。在打印过程中,系统将二氧化碳和蒸汽注入混凝土混合物中。二氧化碳与混凝土成分反应后,转化为固体并永久储存,锁定在材料内部。同时,蒸汽的引入有助于提升3D打印结构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性能。 在实验室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使用该系统打印的混凝土结构可打印性提高了50%,意味着成型和打印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打印出的混凝土展现出更优越的强度和耐用性。与传统3D打印混凝土相比,打印结构的抗压强度(即可承受的重量)提高了36.8%,抗弯强度(即断裂前的弯曲程度)提高了45.3%。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性能,还在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出色,与传统3D打印方法相比,采用该系统可吸收和封存更多的二氧化碳,达到38%的提升。 研究的第一作者、南洋理工大学建筑与工程学院博士生Lim Sean Gip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全球正在加速实现气候变化目标。我们相信我们的技术能够帮助建筑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南洋理工大学建筑与工程学院博士生Lim Sean Gip表示。 论文合著者、南洋理工大学工程与建筑学院研究员Daniel Tay博士补充道:“我们提出的系统展示了如何有效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它用于混凝土3D打印,从而生产更坚固、更环保的建筑材料,推动建筑技术的持续进步。” 团队相信,他们的创新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减少建筑行业对传统能源密集型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优化3D打印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并探索使用废气代替纯二氧化碳的可能性。

行业新闻

江苏省预拌砂浆行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召开

预拌砂浆作为一种低碳环保、节能高效的新型建筑材料,已成为绿色建筑产业不可或缺的支撑,其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12月19日下午,江苏省预拌砂浆行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召开,汇聚了来自全省各地的预拌砂浆企业,共襄盛举,探讨行业新知。 “江苏省预拌砂浆行业协会坚持党建引领,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通过业务培训、专题讲座等方式促进企业发展。”省预拌砂浆行业协会会长李群表示,“同时,协会致力于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开发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未来,协会将继续加强交流合作,提升会员单位认知认同,增强行业创新能力,满足市场需求,推进行业优势低碳智能发展。”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新材料产业处副处长王善河表示,围绕“1650”产业体系构建,推动预拌砂浆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这要求多方携手合作,共同营造健康的行业发展环境。协会应继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引领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强化服务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深入行业研究,破解共性难题,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 会上,国家建材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首席代表崔源声带来的新质生产力报告,深入剖析了国际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趋势,并对比全球水泥与混凝土行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随后,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预拌砂浆分会秘书长郭晞发布了2024年中国砂浆行业的展望报告。她指出,随着部分企业向非住宅领域和基建设施的拓展,以及翻新市场、美丽乡村、绿色建材下乡等政策的推动,砂浆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点。中国预拌砂浆的产能与产值已稳居世界前列,产量更是超越了欧洲所有国家,成为全球砂浆市场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世界砂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会议还颁发了2024年预拌砂浆行业突出贡献奖,昆山百益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南京市国信瑞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北京逸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获此殊荣。 此外,省工信厅四级调研员沙海峰对《江苏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进行了政策宣贯,他强调了首批次新材料在推动产业创新、形成规模化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并明确了申报的重点领域,包括先进碳材料、纳米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等关键产业链,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苏州湘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江苏荣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郭楚楚等企业代表也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分享。同时,中国绿色建材进出口产业联盟理事长郭朝连对联盟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行业新闻

旧建筑物和二氧化碳可制成新型的混凝土砖

想像一下,如果我们能利用可再生混凝土砖块来建造新建筑会怎样?虽然这可能并不显而易见,但建筑业实际上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气体会逐渐导致全球温度升高。然而,一项于 2021 年首次公开的新技术,可能很快就会为这一领域带来变革。 这项由东京大学研究人员主导的新技术,被称为“建筑用碳酸钙循环系统”(Calcium Carbonate Circulation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C4S)。建筑业之所以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推手,是因为生产“波特兰水泥”(Portland cement)的关键原料石灰岩(limestone)需要高温加热以产生钙。波特兰水泥是混凝土的最常见成分,于19世纪初于英格兰被发明。 然而,如果制造可再生混凝土砖块,我们就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为不再需要从石灰岩中提取大量钙质。我们可以直接回收已有的砖块和建筑废料,将它们转化为新的建材。 这也有助于解决石灰岩资源有限的问题。就像我们赖以生存的许多其它珍贵资源一样,石灰岩终将耗尽。但是,有了C4S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建筑废料与空气中的CO₂结合,制造出碳酸钙混凝土。 他们在2021年制造的砖块最初体积较小,强度也不如传统砖块。但最近,研究人员从一栋被拆除的学校建筑中取得混凝土,将其磨成细粉,并与CO₂混合三个月,并制成了可再生混凝土砖块。 这种新型砖块是由碳酸氢钙溶液制成的压缩砖,在模具中分层后加热成型,据称这种砖块不仅体积大,而且坚固到足以用于建造适宜居住的房屋,甚至可用于铺设人行道。 这是向制造真正可再生混凝土砖块迈出的重要一步,该公司希望在2030年前用这种新型砖块建造一栋两层高的住宅。其它公司也在探索改革混凝土行业的方法,其中一家甚至开发出了完全不含水泥的混凝土。有关C4S的研究于7月24日发表在《先进混凝土技术》(Advanced Concrete Technology)期刊上。

行业新闻